八年級語文上冊 21《桃花源記》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級語文上冊 21《桃花源記》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八年級語文上冊 21《桃花源記》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1桃花源記第三課時一、檢查背誦第35段二、理清文章線索文章是以什么為線索來安排材料的?據(jù)此線索,可以把文章分為幾個部分?明確:全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按照漁人的行蹤的不同地點分為四個部分:發(fā)現(xiàn)桃花林(1段)訪問桃花源(2、3段)離開桃花源(4段)再尋桃花源(5段)。也可三分法:發(fā)現(xiàn)桃花源(1段)進訪桃花源(2、3段)再尋桃花源(4、5段)三、合作探究,理解文意(一)發(fā)現(xiàn)桃花源(1段)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明確: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風景幽美)(二)進訪桃花源(2、3段)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明確: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林,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曲折、隱蔽、幽深)2、漁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樣的圖景?(所見)明確: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自然景象:環(huán)境優(yōu)美寧靜)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社會景象:生活安樂幸福)3、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明確: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4、在與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語句寫出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所歷)明確: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風淳樸、熱情好客)5、桃花源人為什么來到這地方?哪些語句寫出了桃花源人與世隔絕的久遠?(所聞)明確:(1)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于外人間隔。(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厭惡戰(zhàn)爭、不滿外界生活、與世隔絕)6、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明確: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7、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明確:對桃源生活滿足,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找桃源而不得埋下伏筆。8、小結(jié)此段是全篇文章的中心。寫漁人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以及和世外桃源的人接觸交往的情況。刻畫細膩、語近旨遠。先寫桃花源的自然環(huán)境、精神面貌和平安寧,怡然自樂;然后再寫他們和漁人的交往,風俗淳樸,平等相交。作者細致描繪了桃花源里的情況,使人感到真實。親切,讓人無限向往,增強了感染力。 (三)再尋桃花源(4、5段)1、漁人是如何離開桃花源的?明確:處處志之,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2、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可是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边@些說明了什么?明確:桃花源是朦朧飄忽的世界,種種的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寫了桃花源的隱蔽,實質(zhì)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種美好境界,一種對現(xiàn)實生活不滿的精神寄托。其中,南陽劉子驥這個人物增加了文章的真實性更能體現(xiàn)人民對美好的生活向往。3、小結(jié)這兩自然段寫漁人離開桃花源,尋找桃花源的經(jīng)過,是事件的結(jié)局和尾聲。漁人再訪桃花源找不到路,表明作者不希望心中的美好社會圖景被破壞,也暗示這樣的理想世界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同時,也給桃花源的故事染上了神秘的色彩,讓讀者回味無窮。 四、探討主題1、桃花源是一個怎樣的社會?明確:課文描寫的是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亂、人民自食其力、自得其樂、民風淳樸、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的社會。2、作者為什么要虛構(gòu)這樣一個理想社會?明確:這個“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會理想,同時也含蓄的表達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渴望擺脫剝削、壓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3、今天我們應怎樣看待陶淵明的這種政治理想呢?明確:積極意義: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愿望,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精神的歸宿,使人們在痛苦中找到寄托,得以安慰。消極意義:讓人產(chǎn)生不思進取、消極避世的心理。而今的青少年應敢于幻想、敢于行動,勇于直面現(xiàn)實,而不要消極避世。)4、小結(jié)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huán)。它虛構(gòu)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 5、主題思想本文通過虛構(gòu)一個理想的“世外桃源”,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社會生活的不滿,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五、寫作特點、按行蹤(先后)順序,敘述詳略得當;、語言優(yōu)美,通俗易懂;、展開豐富想象,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令人向往的理想世界六、課堂總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走近了陶淵明,了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的。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多少年過去了,于東晉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毛澤東同志有這樣的詩句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原來自認為遙不可及的愿望,經(jīng)過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實現(xiàn)的。同學們,讓我們?yōu)榻ㄔO(shè)自己心目中和諧的、理想的桃花源而努力吧!七、課堂十分鐘練習1、研討與練習三、四2、用原文填空:(1)(2009廣東)五陵漁人“忘路之遠近”,發(fā)現(xiàn)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進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離開桃花源時,他“”,但再來尋找時還是“”。【點撥】欲窮其林;怡然自樂;處處志之;不復得路(2)漁人見桃林面積之廣“”,又是純一色的桃樹“”,為人間所罕有,已有“尋仙”之意;待到行至桃林盡頭,發(fā)現(xiàn)了“,”,他以為這是“天外有天”的標志,便決意去追尋光源,滿心希望能由此而直達仙境。【點撥】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3、選出下列對本文的語言及表達技巧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A、本文采取了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語言質(zhì)樸,清新自然。B、文章為了吸引讀者,多處設(shè)置了懸念伏筆。如“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是為下文找不到桃花源設(shè)下伏筆。C、在桃花源出現(xiàn)前,作者描寫桃花林的美景,作用是暗示將有“奇境”出現(xiàn),為下文寫桃花源的隱蔽幽深和美好做鋪墊。D、本文是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的?!军c撥】A項錯誤,無議論和抒情。4、選出對文章內(nèi)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與外人間隔”是“村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原因。B、文章先寫漁人偶然進入了桃花源,結(jié)尾卻又寫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而“未果”,前后矛盾。C、“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是“村人”來桃花源的原因。D、文章借寫桃花源,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對自由、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军c撥】B項錯誤,不矛盾。他們無法再找到桃花源這個結(jié)果,暗示了像桃花源這樣的社會只是一種理想,一種不可能實現(xiàn)的理想。八、課后作業(yè)背誦全文并完成全品部分習題九、板書設(shè)計桃花源記 陶淵明1、發(fā)現(xiàn)桃花源(景色優(yōu)美)理想社會 似有若無所見:(生活安定) 2、進入桃花源 所聞:(與世隔絕之久)所歷:(民風淳樸) 3、離開桃花源-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桃花源記 八年級語文上冊 21桃花源記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年級 語文 上冊 21 教案 新版 新人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1191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