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 市骨干教師競賽作品(教學案+課件+設計方案+教學實踐報告):《幼時記趣》,幼時記趣,語文,市骨干教師競賽作品(教學案+課件+設計方案+教學實踐報告):《幼時記趣》,骨干教師,競賽,比賽,作品,教學,課件,設計方案,實踐,報告,講演,呈文,幼時
附件1
鎮(zhèn)江市中小學中青年骨干教師現(xiàn)代教育技術
實踐活動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分析(結合課程標準說明本節(jié)課學習完成后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了解詞句的含義。借助注釋和詞典以及老師的適當點撥,讀懂文章。
2、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這種樂趣體現(xiàn)了作者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純真的童心和視小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3、認識作者的樂趣與細致的觀察、奇特的想象之間的關系。在學會觀察、想象和聯(lián)想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學習者特征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心理特征、知識結構等方面進行描述):
1、學生十三、四歲,剛剛進入初中學習文言文,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熱情、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2、轉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幼時記趣》三件趣事描寫生動,語言簡樸、自然、生動,而且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所以在教學時應該從朗讀入手,通過反復誦讀掌握字詞大意,了解句子含義,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樂趣。然后在閱讀的基礎上設計探究性問題,以深入理解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最后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我的童年趣事》為題寫一篇作文,巧妙地把學生引到寫作上,體現(xiàn)新課標“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的要求。
教學過程(按照教學步驟和相應的活動序列進行描述,要注意說明各教學活動中所需的具體資源及環(huán)境):
一、閱讀課文,理解文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出示投影)
【部分網(wǎng)址】
音頻朗讀:
《幼時記趣》mp3音頻朗讀.rar
2、熟讀課文,理解文意。(出示投影)
【部分網(wǎng)址】
影音資料:http://school.chinaedu.com/SchoolApp/re-b33ddaace6e84a389f7fa8c0b7b04d38.html
3、品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樂趣。(出示投影)
4、再讀課文,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出示投影)
二、歸納總結:品味語言特色,分析寫作特點。(出示投影)
【部分網(wǎng)址】
http://baike.baidu.com/view/1170528.htm
本文語言有什么特色?請舉例說明。蚊子、癩蛤蟆比起人來確實是微不足道的,為什么童年的“我”會覺得它是“鶴”“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呢?
三、拓展延伸:走出文本,注重表達訓練。
通過閱讀理解,同學們理解了文章內(nèi)容,體會到作者童年時純真的童心和童趣。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以《我的童年趣事》為題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教學資源(說明在教學中資源應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幼時記趣》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語文課上學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圍繞“記趣”這一中心,生動地描述了兒童時代的三件趣事——“觀蚊如鶴”、“神游山林”、“鞭打蛤蟆”,表現(xiàn)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這種樂趣體現(xiàn)了作者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純真的童心和視小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按照課文的教學過程,多媒體課件制作主要是三部分:1、重要詞語、短語和句子的疏通理解,通過誦讀,讓學生了解句子含義,理解文章內(nèi)容;2、課文結構分析,幫助學生理清“總分”結構脈絡;3、認識作者的“物外之趣”得益于觀察細致、想象奇特,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探究能力。
評價方法或工具(說明在教學過程中將用到哪些評價工具,如何評價以及目的是什么):
一、評價的工具:《學案與測評》的課前準備和當堂鞏固。
二、評價的思路:《幼時記趣》教學設計時,教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文言文教學的特點,要求學生反復誦讀,讀通文意,理解內(nèi)容,品味語言,體會樂趣。在閱讀中同學們不但能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體會作者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純真的童心和視小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而且能認識觀察與想象、聯(lián)想的關系,并在學會觀察、想象和聯(lián)想的基礎上,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童年趣事”。學生自然能在學習本文的基礎上,既飽含真情地回憶往事,又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三、評價的主體——三方共同參與:
1、自我評價:即被評價人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自我反思評價。從建構主義理論出發(fā),新課程評價應該把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因為真正主體性評價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個主體對自己行為的“反省意識和能力。”因此,學生自我評價的過程,也是自我反思的過程。而且,能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明確努力的方向,獲得親身體驗,不斷增強這種評價的動機,從而不斷促進自我的發(fā)展。
2、同伴評價
由于同伴對被評價人的了解遠遠勝于教師的成人化的目光,所以同伴的評價也最容易讓學生接受。而且,學生的很多語文活動都需要同伴的合作,學生對同伴的學習情況更了解,引導他們互相評價,面對面的地交流,有助于深化所學知識,引導學生主要找優(yōu)點,可以在同學之間形成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營造團結合作、互相勉勵、共同提高的氛圍。
3、教師評價
教師在收集各種信息的基礎上,把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閃光點發(fā)掘出來,充分展現(xiàn)在全體同學面前,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此來激勵他們向更高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四、評價的方法——實現(xiàn)多元整合:
1、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tài)度、交流合作、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等,可以用較為準確、形象的文字進行質性評價,也可根據(jù)需要和可行性進行量化評價。
2、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相結合。
過程評價是一種發(fā)展性評價,它一般不直接涉及教學的結果,而尤其重視問題的診斷,依據(jù)所得的反饋信息來改進“教”和“學”,推動學生發(fā)展。
終結性評價是一種鑒定性評價,注重對學習的結果進行鑒定和等級劃分,以供優(yōu)劣篩選。比如:最佳辯手的評選就這種形式的評價。獲得最佳辯手的學生可以從中得到最大的肯定,激發(fā)他的學習興趣。同時,其他同學也從中獲得經(jīng)驗,從而發(fā)展自我。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發(fā)揮了教師的組織者的作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把學生當作了課堂的主人,真正體現(xiàn)了全新的閱讀教學理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