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4 畫山繡水教案 蘇教版.doc
《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4 畫山繡水教案 蘇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4 畫山繡水教案 蘇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四 畫山繡水 課型:新授課 課時1 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誦讀課文,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章的詩意美。 2. 領略和鑒賞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態(tài),欣賞祖國山河的優(yōu)美。 3. 通過對文章中景色描寫的欣賞,提高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及仿寫的能力。 教學指導 1.楊朔的這篇散文描寫桂林山光水色富有詩情畫意,整篇文章有一個主旨性話語,寫出了作者漓江游的總體感受。朗誦作品后你能找出它來嗎? 2.本文富有文采,楊朔是把散文當做詩歌來創(chuàng)作的,請多“吟哦諷誦“,品味語言上的妙處。第2、3、5自然段力求在此基礎上達到背誦要求。 相關鏈接 1.楊朔 (1913~1968)蓬萊城人,當代著名作家。1937年在延安參加革命,先后在西北、廣西等地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1946年擔任新華社隨軍記者;1950年赴朝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寫出了他的名篇《三千里江山》;1952年寫出了小說集《中國人民的腳步聲》, 近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楊朔散文選》和《楊朔短篇小說集》等。 2.關于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是對桂林山水風光的贊美。在桂林方圓百余公里的范圍內(nèi)青山碧野,奇峰林立,秀麗的漓江蜿蜒曲折,穿城而過。從桂林到陽朔83公里的水程兩岸,“無數(shù)青山浮出水”,如詩如畫,令人心曠神怡。 桂林是一個典型的石灰?guī)r巖溶(咯斯特)地區(qū),幾億年以前,這里還是一片大海,海底沉積了幾千米厚的石灰?guī)r。由于地殼變動,大海深處的巖石隆起,海水退去,才使這里成為陸地。之后,又經(jīng)過七千萬年的風化,才最終發(fā)育成千峰聳立、碧水縈繞、巖石奇麗、洞境深邃的桂林山水。 知識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攢聚(cun ) 峭拔( ) 恍惚(huǎnghū ) 貯藏( )嶄新( ) 恬靜( ) 黑黝黝(yǒu ) 玲瓏剔透(tī )嶙峋(lnxn) 2.解釋下列詞語。 精髓——比喻精華。品評——評論高下。杰作——特別出色的作品。 積攢——一點一點地聚集。 玲瓏剔透——形容器物細致,孔穴明晰,結構奇巧(多指鏤空的手工藝品和供玩賞的太湖石等)。 恬靜——安靜、寧靜。 清奇——美妙、奇麗。 3.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原名楊毓晉,山東蓬萊人。他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說_______,________等。 (2)本文題目“畫山繡水”用了_______的修辭手法,它的意思是______,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課堂探究 一、導課激趣 讀了前面的幾篇文章,我們已深深地陶醉于那神奇美妙的自然風光中??捎腥藚s說,那些風光并不怎樣,有一處的風景更美,它有“甲天下”之稱。同學們知道那個地方在哪嗎? 今天我們就隨著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楊朔一起去游一番桂林的山水。 這篇課文的題目是“畫山繡水”,同學們知道這四個字的意思嗎? 指出:題目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思是畫出來、繡出來的山和水?!爱嫛焙汀袄C”一般都用來形容詩文或景物,“畫”指其中蘊涵的詩意,而“繡”指工巧,有華采。題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充滿了詩意,精致優(yōu)美。 二、檢查預習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示: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我們何不一起來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導學生帶著感情自由朗讀。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誦讀課文。用一句話說說文中描繪的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清奇峭拔;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想象) 3.引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思考。同學們都回答得很好,我們接下來看看作者的寫作思路。課文開頭引用了唐人贊美桂林的詩句,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帶著我們一路欣賞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來,文章過渡相當自然。 4.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課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給文章劃分層次。 5.巡視課堂,不時給以指導。并提示:游記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蹤來寫的,本文也不例外。 明確:第一部分(第1—3段),總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第二部分(第4—15段),寫桂林到陽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來歷的種種傳說;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對極美的江山,牢記過去,暢想未來。 6.引導學生明確第二部分的兩個層次。課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這部分是分兩個層次來寫的。讓學生一齊回答,并指出這篇課文結構的嚴密。 四、朗讀課文,品味詩意 1.楊朔曾這樣說過,“我喜歡寫散文,常覺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詩?!庇终f:“我在寫每篇文章時,總是拿著當詩一樣寫?!彼詶钏返纳⑽某錆M了詩情畫意。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并說說這篇文章的詩情畫意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①文章的標題是畫山繡水 說明:a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畫如繡,妙不可言。 b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滿詩情畫意。 ②文章中有些景及故事也充滿了詩情畫意。 課文中堪稱“畫山繡水”的景有哪些? ①桂林山水(第二段) ②漓江水色圖(第四段) ③魚鷹捕魚圖(第五段) 2.引導學生對課文語言的體會。 四人一組有感情地朗讀所選文段,說說作者是怎樣把景物寫得有聲有色,栩栩如生的,再用文字的形式為這段話寫幾句評語,并仿照例句描寫一處景物? 例:寫桂林的水時,作者說:“瞧瞧那漓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弊髡呦扔靡唤M疊詞,突出水的碧綠,然后抓住水綠的特點,把漓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青梅名酒”,并在此基礎上將比喻伸展開去,不用去嘗,只要看一眼也會醉人。 仿寫:瞧瞧那滿地堆積的棉花,潔白潔白的,白得像冬天覆蓋大地的積雪,叫人實在不忍心玷污它。(學生朗讀,賞析并進行仿寫,師生共評) 3.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結合課后第二個思考題,體會課文語言特點。(下列句子都能給人美的感受,用心品味,說說它們?yōu)槭裁淳哂泻軓姷母腥玖?。? (1)我也算游歷過不少名山大川,卻從來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見過一條水,這樣泛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2)……說不定你忘記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一座極珍貴的美術館,到處陳列著精美無比的石頭雕刻。 【參考示例:1.這句話運用了對比和互文兩種修辭方法,強調(diào)了桂林山水深蘊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的想像。 2.這句話運用了鮮活的比喻,生動地寫出了陽朔境內(nèi)的鐘乳石的無比精美和豐富。】 五、朗讀小結 1.這篇課文語言十分優(yōu)美,讓我們來朗讀課文,比比看誰讀得好。點名讓幾位學生朗讀,每位學生讀l一2段。 2.讀完后作比較評價。然后小結:楊朔散文的語言使用很考究,對景物總是極力描繪,寫得很細致。優(yōu)美的語言讓文章產(chǎn)生詩一般的意境。 課題: 畫山繡水 課型:新授課 課時2 教學目標 1. 學習和嘗試用間接材料來豐富作品內(nèi)容表現(xiàn)事物的方法。 2.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來反映時代側影,懂得珍惜現(xiàn)代的美好生活。 教學指導 楊朔散文的語言使用很考究。本文中對于風景物象總是致力描繪,刻鏤得很細致。如第12段對寡婦橋的描寫,用了三句話,第一句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觀察;第二句是釋說,講山巖為什么稱為橋;第三句是進一步釋說.講山巖由來的神話傳說的依據(jù)——“巖上長滿綠盈盈的桉樹、杉樹、風尾竹,清風一吹,蕭蕭瑟瑟的,想是劉三姐留下的裊裊的歌音吧”。先要你看.再要你細看,比較,再要你細聽,激起你的思考.再要你接受他的釋說。 希望同學閃在學習時用心體會。 知識預習 1.找出下列四字短語中的錯別字并訂正。 清奇俏拔 瘦骨嶙峋 玲瓏踢透 反應遲頓 萬赫藏云 心往神弛 仙山瓊擱 旭日東升 丈勢欺人 畫山銹水 盤空萬刃 登峰造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詞填空( ?。?。 那船家__是位手腳健壯的壯族婦女,__是位兩鬢蒼白的老人。__是誰,心胸里__貯藏著無數(shù)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戳個小洞,__要噴濺出來。 A、也許……也許…… 無論……都 只有……才…… B、或者……或者…… 無論……都 只要……才…… C、或許……或許…… 不管……都…… 只要……就…… D、有的……有的…… 不管……都…… 只有……就 3.你游歷過哪些風景名勝區(qū),你的家鄉(xiāng)應該也有許多美麗的傳說,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與景點有關的優(yōu)美的傳說或詩句呢? 課堂探究 一、誦讀課文.進入新課 1.讓學生齊聲朗讀課文,并要求讀出感情。 2.表揚學生:同學們讀得非常好。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對課文進行討論。同學們在讀課文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呢? 3.同學們做得很好,大家讀書的時候都非常用心。我們接下來就對其中的一些問題來討論交流。 二、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1.選幾個重點問題指導學生討論。這篇課文除了語言很有特點,在選材上也是別具特色的。課文寫桂林山水,選了哪些景點來寫的?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然后指出:在作者所見到的景色中,也有重點,如水色只寫了不多的幾句,山石重點寫,但是也只挑選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來寫。 3.講解:從材料的選擇上就可以看出,楊朔的散文工于構思。他在動筆寫散文時,“總是要像寫詩那樣,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寫成文章”。請大家結合課文,談談你的理解。 4.鼓勵學生:同學們談得非常好,領會到了楊朔散文在構思上的特點。接下來請大家思考:本文寫了船家講述的傳說,這些傳說大多都是講述舊時代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的,作者為什么要在令人賞心悅目的風景中插入這樣的故事呢? 5.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鼓勵。引導學生思考兩者是怎樣結合起來的。提示:這些故事和傳說,是借船家指點江山敘述出來的,邊欣賞邊聽故事,景與故事兩相比附。 6.指出本文的寫作意圖: 一般說來,賞景就是賞景,不必相機地進行一些教育,諸如階級教育。賞景是歡娛的,離開現(xiàn)實人生的,是審美的,階級教育是理性的,依附于現(xiàn)實生活的,湊在一起,很有些別扭。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強調(diào)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楊朔是一位努力以自己的體驗表現(xiàn)時代精神的作家,總是注意融入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本文這種寫法帶著時代的印記。 作者這樣寫就是要人們在觀賞美麗的自然風景時不要忘記階級壓迫,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三、體驗拓展 1、點評文章的構思 觀賞漓江風景本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可作者卻在介紹一些造型奇特的山巖的名稱以后,借船夫之口講了有關這些山巖來歷的傳說,以此反映勞動人民在舊社會所受的深重苦難。說說你是怎樣理解作者的這種構思的? 我的點評: 2、心靈的旅游 楊朔說:“憑著我一支鈍筆,更無法替山水傳神,原諒我不在這方面多費筆墨。有點東西特別觸動我的心靈。”所以他將觸動他心靈的東西寫了出來,你也見過大自然的各種風光,觸動你心靈的地方不少吧,試一試,你能行! 我的描繪: 四、總結全文 1.小結:楊朔真是一位很有特點的作家。他寫的文章,語言優(yōu)美,構思精巧,而且還很有深意。同學們通過本文的學習,一定收獲不少吧1 2.讓學生交流學習感想。 本課總結 本文是一一一篇描寫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散文。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領略到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到了_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通過反復的誦讀練習,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五、課堂小結: 是啊,祖國有著如此神奇而美麗的自然風光,有著如此動人而凄美的傳說故事,讓我們用雙眼去觀賞,用耳朵去聆聽,用心去感悟,用筆去描繪祖國這 些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chǎn)吧。 當堂練習 1.課文中講述了 “父子巖”“寡婦橋”“望夫石”“媳婦娘巖”等四個傳說,請問這些傳說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課文中第12段對寡婦橋的描寫,用了三個問句,請問這三個問句有什么不同? 3.為什么本文要把神奇而美麗的桂林山水的描寫與表現(xiàn)舊時代“勞動人民艱難苦恨的生活”的傳說結合起來寫?是怎樣結合的?請你說說對這兩個問題的看法。 4.本文運用了不少間接材料來寫景,作者是怎樣運用的?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 【參考答案】1.都是寫階級壓迫和階級斗爭的。這些傳說是舊時代現(xiàn)實生活的折射,對于認識過去有一定的意義。2.第一個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觀察;第二個是解說,講山巖為什么稱作橋;第三個是進一步解釋,講山巖由來的神話傳說的依據(jù)。3.在舊時代里人們過著“艱難苦恨的生活”,于是就把這種生活狀況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構成了許多傳說和故事。作者要人們在觀賞美麗的自然風景時,不要忘記階級壓迫,珍惜現(xiàn)代的美好生活。這些故事和傳說,是借船家指點江山述說出來的,邊賞景,邊聽故事,景與故事兩相比附,船家講故事的時候又帶著敘述者的感情,顯得相當親切。4.間接材料,就是從他人那里得來,并非是作者自己直接體驗和搜集到的材料。在本文中就是船家講的關于山巖來歷的種種傳說。在本文中運用傳說,讓我們想見到山巖的神態(tài),留有較大的想像空間,比具體描述要好。間接材料要和作者的直接見聞統(tǒng)一起來運用,本文中講了一點傳說,再寫一點江上景色,兩者相互穿插,組合得比較自然。-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畫山繡水教案 蘇教版 九年級 語文 上冊 第一 單元 畫山繡水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336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