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習題)[打包87套]1.zip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習題)[打包87套]1.zip,打包87套,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習題,打包,87
明確論述類文本考查的兩個重點
一、(2016·江西三校高三聯(lián)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既有的社會生命經驗顯示,人類情感呈向下趨勢。父母對子女多為無條件、無保留的情感輸出,而同時,幼年子女大多無法體諒父母苦心,及其成家育子之后,又會將更多情感輸出給其子女。如此下去,為父母者始終是付出多于回報。有鑒于此人性弱點,中國先哲自古就提倡孝道,強調子女對父母的情感反哺,欲借此對人性加以矯正。其后國家亦大力提倡孝道,并將其精神注入法律之中,以法律維護、成全孝道,無疑極大增強了孝道文化的貫徹效果。于是在中國,就形成了“甲代撫育乙代,乙代贍養(yǎng)甲代,乙代撫育丙代,丙代又贍養(yǎng)乙代”這種“下一代對上一代都要反饋的模式”。
而且這種反饋應是物質、精神、宗教三方面的,要發(fā)之于心,形之于色,并付之于言行。一念一色、一言一行皆須畢恭畢敬,不離于孝道。如此等等,都在法律制度上一一加以確認,并輔之以宣傳教化、行政強制乃至嚴刑重罰,遂使孝道文化在中國綿遠流長,代代不息,將中國人融化在一派血濃于水的溫情之中。
其溫情有三。一曰,強調情感反哺。孝道乃報恩之舉,年幼受之父母,成年后反哺雙親。然而此時父母皆已年老,身體、精神日益衰弱,欲行孝道便不可有嫌棄之心。因此,孝道要求既要盡量保證衣食無缺,又要善事父母,言行溫和禮敬,不可使父母年老體衰之身心更受情感傷害,晚景凄涼,心灰意冷。國法遂依此意將殺、毆、罵、告父母、供養(yǎng)有闕等行為列為打擊對象。二曰,顧及人倫紐帶。孝慈親情乃天性秉賦,與生俱來。 《韓非子·八經》明確地說:“法通乎人情關乎治理?!睘榱祟櫦斑@種情感紐帶,于是實踐中出現(xiàn)了寬容復仇、存留養(yǎng)親等屈法以伸孝道之司法慣例與制度。三曰,注重精神傳遞。父母過世之后,對其追念亦屬孝道情感應有之義。一方面要盡心服喪,依循禮制恰當地表達喪親之痛;另一方面要傳遞香火,使前代尊親不至絕祀。國家法律于是對喪期違禮的種種行為加以禁止,對官員服喪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定,對無子休妻制度加以確認。
然而孝終究為人類樸素情感,應出自血緣親情之自然流露。如純以倫理觀念加以宣揚倡導,或不至于出離孝道本旨。然而其后孝道法文化日漸強化,以法律強制手段要求人人皆要按照特定禮制履行孝道,實踐過程中則難免有矯枉過正或流于形式之嫌。
其流弊亦有三。一曰,誘發(fā)人性虛偽矯飾。孝與不孝皆源自內心情感,法律無法拘束人心,只能對外在形式強求一律。如此就難免出現(xiàn)雖有其情而不愿為煩文縟禮束縛以致違法犯罪的情形,或出現(xiàn)徒有其表而內心虛偽的現(xiàn)象。如漢末就有“察孝廉,父別居”之諷謠。二曰,漠視個體價值。孝道強調子女對父母無微不至的尊崇與順從,本為矯正人性向下之弊。然而以法律相強制,久之則必然導致父權過度膨脹,相對而言子女自身正當之權利則極度萎縮。例如,其婚姻自主權要交由父母,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生命健康權亦不得對抗父母之教令權,乃至于以身代刑這種愚孝行為都得到了法律認可與社會褒獎。個體價值遭到法律之極大漠視。三曰,造成屈服之國民性格。孝道法文化過度強調子女恭順、父祖權威,代代沿襲中,國民遂生出一種屈服、順從之性格。少年老成、謹慎持重、禁錮保守、全無創(chuàng)造思維竟成為社會輿論推崇褒揚之優(yōu)良德行。此實為對健全國民性格之壓抑與扭曲。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類情感天然具有向下的趨勢,父母愿為子女無條件、無保留地付出,這種情感,奠定了中國孝道文化的基礎。
B.在中國,下代對上代的反饋、反哺的盡孝模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國家大力提倡并以法律維護、成全孝道的結果。
C.中國的孝道的要求包括物質、精神、宗教三個方面,不僅要有物質的供養(yǎng),還要有對父母發(fā)自內心的敬愛,言行亦須畢恭畢敬。
D.孝道法文化日漸強化,不僅要求人人履行孝道,還用法律手段強制人們遵從特定禮制,實踐過程中難免生出弊端。
解析:選A。根據原文,“人類情感天然具有向下的趨勢”屬于“人性弱點”,應當矯正,它不是“中國孝道文化的基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為父母者始終付出多于回報,幼年子女則大多無法體諒父母苦心;中國先哲提倡孝道,正是期望借此對人性的弱點加以矯正。
B.重視道德上的宣傳教化,再加上法律制度的影響,孝道文化在中國綿遠流長,因此,中國人一直生活在父慈子孝的脈脈溫情中。
C.國法將殺、毆、罵、告父母及供養(yǎng)有闕等不合孝道的行為列為打擊對象,是因為這些行為完全無視對反哺父母的要求,恩將仇報。
D.孝道法文化強調子女要尊崇、順從父母;矯枉過正,導致父權的過度膨脹和子女諸多正當權利的萎縮,法律也抹上了漠視個體價值的色彩。
解析:選B。B項“中國人一直生活在父慈子孝的脈脈溫情中”的說法與原文不符。從原文可知,古代也出現(xiàn)過“殺、毆、罵、告父母、供養(yǎng)有闕”等嚴重違反孝道的行為。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孝本是出自血緣親情的人類樸素情感的自然流露。行孝道是反哺報恩之舉,它使年老力衰的父母衣食無缺,還能獲得精神慰藉。
B.父母過世,子女一要盡心服喪,二要傳遞香火。因為喪期違禮固然違反國家法制;若無后代,也會致使尊親絕祀,孝道精神無法傳遞。
C.孝道法文化強調長輩權威、子女恭順,將屈服順從、少年老成、禁錮保守等視為優(yōu)良德行大加褒揚,造成對健全國民性格的壓抑與扭曲。
D.中國孝道法文化在歷史上曾發(fā)揮過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利弊并存,得失難分;如能推陳出新,對今天建設和諧社會必有裨益。
解析:選D。D項“得失難分”錯誤,文中已清晰地指明了孝道法文化的三種“溫情”和三種“流弊”。
二、(2016·河北滄州市高三調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石上書
在歷史長河里,文字出現(xiàn)得非常晚,書法是隨后的創(chuàng)造,出現(xiàn)得更晚。它是考慮文字內容與載體關系,是具有特殊表現(xiàn)形式的書寫方法。中國人擅長書法創(chuàng)作,尤其是在石頭上的書法——取其亙古不變的材料氣質,達到可以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頭取材方便、質地堅硬、體量巨大、保存容易、鐫刻困難、端正嚴肅、質樸無華等特性,讓石頭上的書法與其他材料上的書法,早有所區(qū)別。中國人也巧妙地利用了石頭與書法的這種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明了許多不同的石上書法的樣式。但秉承以往的文明理念,其核心價值始終保持一致,就是代表儀式與權力。
金屬出現(xiàn)時,正是文字發(fā)展成熟的關鍵期,在如此珍貴的材料上鑄造文字,與當時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隨著青銅文明很快退出歷史舞臺,石頭上的書法成為唯一可以和紙張上的文字相抗衡的書寫形式。在中國歷史上,開始了一個沒有再次間斷的“石文”時代。
摩崖是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體量最大的書法,選址多在斷崖峭壁之上,既突出周圍景觀地貌的主題,起到點題作用,又隱身于大山大水之間,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摩崖書寫要隨形就勢,點畫未必仔細,刻工也無法精到,強調結體開張、舒展,氣勢恢宏、博大。
碑遍及中國大地的各個角落,對儀式與權力的傳遞最為充分。從一開始,立碑就是中國人確定身份的主要方式。為個人立碑,強調他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影響力;政府立碑,則確立法律法規(guī)的震懾作用,以及對重大歷史事件的權威判斷??傊慌险y(tǒng)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確歷史價值的文字記錄。
到明清時期,石頭與書法的結合有了大跨度改變,尤其是對軟質石頭的發(fā)現(xiàn)和充分挖掘,拓展了在石頭上的書寫。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筆觸樂趣,在明清篆刻中終于成為現(xiàn)實。雖然摩崖碑刻書法的意味更強,但篆刻作為唯一反刻的字,讓書法真正成為石頭上的舞蹈。那些偉大藝術家們認真地選擇了石頭,并在印章上寄情忘懷。
通常個人無法收藏巨大體量的石頭上的書法。因此,在金石學發(fā)達的年代,作為石上書法的衍生品,拓片成為流行的方式。每一個拓片都可以被當作充滿歷史信息的藝術品,綜合了石頭的質感、書寫的韻味和紙張的便攜,是石頭、書法和紙張的完美結合。它不僅傳播了書法、藝術與審美,推進了歷史研究,也是印刷技術產生的重要條件之一。
很長的時間里,對于更有紀念意義的事情,中國人傾向于在石頭上保存字跡,它們變得理想而崇高。而在紙張上的字跡,則逐漸成為生活的常態(tài)。這種區(qū)別,在清代書法主流崇尚的帖學和館閣體中達到極致。有感于此,少部分書法家隨后創(chuàng)制的碑體書法,雖仍然是書寫在紙張上,卻橫空出世,山一般地矗立在眾人面前,成為紙張上的摩崖碑刻。它們不僅講究歷史積淀,并且氣勢撼人,一掃書法發(fā)展太久后的萎靡不振,在精神上給予世人自由馳騁的開放意識。
“石文”興起的初期,正是紙張發(fā)明的時候。其后,石頭上的書法與紙張上的書法交織前行。聰明的中國人充分利用石頭與紙張不同的載體特性,揚長避短,各自發(fā)揮長處,共同建構中國文字、文化與文明的摩天大廈。
4.下列對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書法是考慮文字內容與載體關系,具有特殊表現(xiàn)形式的書寫方法。中國石頭上的書法以其端正嚴肅、亙古不變等材料氣質,很早就被賦予了代表儀式與權力的功能。
B.中國人巧妙地利用石頭與書法的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明了許多不同的樣式。其中體量最大的是摩崖,石上書法另有碑刻、印章、拓片等多種形式。
C.摩崖是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體量最大的書法,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結體開張、舒展,氣勢恢宏、博大。
D.碑刻作為一種石上的書法,對儀式與權力的傳遞最為充分,它被披上正統(tǒng)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有明確歷史價值的文字記錄。
解析:選B。B項范圍不清?!巴仄辈粚儆谑系臅ā?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到明清時期,篆刻家選取軟質的石頭,實現(xiàn)一般硬石上難以呈現(xiàn)的筆觸樂趣,將文字反刻其上,讓書法成為石頭上的舞蹈,從而得以在印章上寄情忘懷。
B.在金石學發(fā)達的年代,因為人們不便收藏體量巨大的石頭上的書法,拓片成為流行的方式,傳播書法的同時,也推動了印刷技術的產生。
C.在清代,書法主流崇尚的帖字和館閣體雖然使紙上的書法美到極致,但不免給人以書法發(fā)展太久后的萎靡不振的感覺。
D.自紙張發(fā)明后,石頭上的書法與紙張上的書法交織前行,揚長避短,各自發(fā)揮長處,共同構建中國文字、文化與文明的摩天大廈。
解析:選C。原文是“這種區(qū)別,在清代書法主流崇尚的帖字和館閣體中達到極致”,并非美到極致。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摩崖多在斷崖峭壁之上,突出周圍景觀地貌的主題,隨形就勢,點畫未必仔細,刻工也無法精到,因此,不如明清時的篆刻更具有強烈的書法意味。
B.為某人立碑,強調其對社會的貢獻和影響,為某事立碑,則是對重大歷史事件做權威判斷。因此,碑刻不僅是書法作品,也應是后代歷史學家的重要史料。
C.拓片盡量地保留了石頭與書法交織的細節(jié),充滿歷史信息,綜合了石頭的質感、書寫的韻味和紙張的便攜,所以說是石頭、書法和紙張的完美結合。
D.碑體書法被稱為紙張上的摩崖碑刻,氣勢撼人,在精神上給予世人自由馳騁的開放意識??梢?,石上的書法對紙上的書法產生過良性的影響。
解析:選A。原文第六段“雖然摩崖碑刻書法的意味更強,但篆刻作為唯一反刻的字,讓書法真正成為石頭上的舞蹈”。由此可見,A說反了。
5
收藏
編號:4245020
類型:共享資源
大小:29.53MB
格式:ZIP
上傳時間:2020-01-04
30
積分
- 關 鍵 詞:
-
打包87套
高考
語文
二輪
復習
課件
習題
打包
87
- 資源描述:
-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習題)[打包87套]1.zip,打包87套,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習題,打包,87
展開閱讀全文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